木槭 | immuqi

读张九龄《感遇》

2019/05/04


其一

兰叶春葳蕤,桂华秋皎洁。

欣欣此生意,自尔为佳节。

谁知林栖人,闻风坐相悦。

草木有本心,何求美人折。

  

其二

江南有丹橘,经冬犹绿林。

岂伊地气暖,自有岁寒心。

可以荐嘉客,奈何阻重深。

运命惟所遇,循环不可寻。

徒言树桃李,此木岂无阴。

  

在唐诗三百首的前两首,看到这样的诗,实为欢欣鼓舞。用词表意都极具风雅,作诗背景又是常见的遭遇贬谪后心有不甘却又试图看淡。满满的文人气质。

  

“我的价值不由你决定”

第一首《感遇》因尾联闻名。其余三联确实平淡一些。“桂华”通“桂花”。“坐”意为“因而”。“闻风坐相悦”,是说在林间栖息的人,因为闻到风中混杂的花的清芬而心生愉悦。于是自然引到了尾联:草木有属于自己的气质,你美人摘或者不摘,这股气质都浑然天地间,不会因为你的举措而发生半点变化。这种观点相当唯心了,美好事物的价值就在那里,没有人能够评判她,也没有人应该去评判她。

将自己比作“草木”,这一传统从楚辞开始就有。或许是心胸尚不够宽广的缘故,我以为,文人的“自视清高”,总是或多或少掺了些杂质的。“何求美人折”,总觉得能读出一丝不甘和怨怼。试问,天下草木,有谁生来会在乎美人的青睐?它们都是为自己而生的,生得正直,生得无所畏惧。但文人是做不到的,他们想成为草木,却因人生际遇不得不落了俗。在我心中,最接近“草木”意向的应是陶渊明了。他放弃功名利禄,归园田居,写下的词句,让人感觉不出对官场生涯的不满,眷恋,或是其他,只觉得坦坦荡荡。“登东皋以舒啸,临清流而赋诗”。这是诗人向往的生活,既已行至此地,便不作回首。

  

“命运面前,你我都是弱者”

第二首《感遇》,个人感觉比第一首情感色调更加偏灰暗一些。一旦谈到“命运”,所有的不情不愿都变成无奈无助。这首诗通篇都在以橘子树为喻,语言相当直白,中间插入一句说理,寓意也十分明确。

橘子树的命运,也就是我的命运。我经历了生活万般折磨,却依然保有初心。但是我这份赤子之心却没法被人发现,因为被发现的道路上有太多主观和客观的阻碍,所以我只能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独自美丽。

这首诗已然不是在标榜自己如何如何,而把一切都归咎于运数了。“命里有时终须有“,人生在世,千回百转,我根本无法改变刻在我生命轨迹上的浩劫。在命运面前,没有人能逞强。虽然这首诗的色调偏灰暗,但我觉得诗人已经逐渐看淡看开了。诗人没有败给那些不信任自己的人,更没有败给自己,而是败给了一个无形玄幻根本无法战胜的东西。事已至此,便只有苦笑作罢。

  

这两首诗主题相似,但主旨和情感都发生了变化和深入。感觉是两首很标准的诗,可以称赞“好”,却无法说出“妙”字。总觉得缺少了些许灵感加成的东西。太规范了,也就不那么可爱了。